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查看文章

商科大赛实践:策鸿模拟经营中的成长印记

(作者:张丛喜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 这个名字,早在大一听老师提及的时候,就悄悄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那时,老师简单介绍赛事用策鸿国际企业经营模拟软件,让学生组队模拟经营企业,要考虑生产、市场、物流、财务等一堆事儿,还提到经营不善会破产,得从开拓亚洲市场起步,再慢慢扩展到欧洲、美洲、非洲……光想想,就觉得充满挑战与趣味。可惜当时经验匮乏,又有考证和其他比赛等事情耽搁。没想到,大二下这年,班群里赛事通知再次出现,偶然和舍友一拍即合,组建起三人团队,迎接比赛挑战。

初遇策鸿:懵懂开启模拟经营

最初登录软件,面对生产、市场、物流、财务等多个模块,一整个眼花缭乱。生产部要在策鸿系统的“生产产品决策”界面里,手动输入生产数量、选择生产种类,还要确定工人工资等,这些都会影响产品质量、成本;市场部中的订单、批发、电商市场决策填写的各种权衡斟酌更是一大难题;财务部里“资金负债”“利润表”表格里数字变化的让人心惊胆战,填写时挥金如土,看到结果又觉得得不偿失。最开始的模拟赛像大多数初次参加的人一样凭感觉做决策,简单看了一下当年需求量和一些基础数据,就直接在生产模块把产能拉满,定价往最高填,选代言人、接订单也凭感觉填写金额。可能有运气成分在,排名起起落落,最后通过了初赛。

沉浸赛事:在实操中融会贯通

随着赛事推进,我们反复查阅学生操作手册以及B站相关介绍视频,在竞争数据分析中研究对手在生产、定价上的策略,通过横、纵向对比往年排名前列的队伍,在策鸿软件里不断“试错-复盘-调整”。每一次模拟经营,都是对知识的重新梳理。

在制定生产决策时,通过策鸿系统的历史数据功能,观察各州区域市场的需求波动,结合汇率变动趋势,例如,人民币对欧元贬值时优先扩大欧洲市场产能,优化产品组合,当系统显示当年亚洲市场需求激增时,我们迅速调整生产线配置,产能向亚洲倾斜。在广告投放和服务支持等市场部决策填写中,我们考虑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尽量将数字设置在一个临界值,同时考虑到其对品牌、满意度等数据的影响幅度。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让我们逐渐从“经验直觉”转向“理性分析”。

收获成长:赛场之外的蜕变

参加全国大学生商科综合能力大赛,借助策鸿软件模拟经营,于我而言,是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蜕变。

曾经对着课本上“供应链管理”概念一头雾水,如今在策鸿系统里切实的进行“产线-库存-配送”的实操;从前记不住的“财务比率分析”,现在看到系统里的“资产负债率”超标会立刻警觉。面对策鸿给出的七项考核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发展潜力等),我们不再是各自为战的新手,而是能在策鸿软件操作界面里协同合作,快速对比数据、制定对策的团队。那些为了调整一个决策数字,在电脑屏幕对着策鸿系统熬到凌晨的夜晚,最终都变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底气。 

回首这段参赛历程,它给予我的不仅是奖项荣誉,更是一份面对真实商业领域的底气与从容。在数据与决策的交织中,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往往背后蕴藏着市场的规律与机遇。如今站在新的起点,那些在模拟商战中积累的决策智慧,那些在团队协作中磨练的沟通协作技巧,都将成为我未来职业发展中宝贵的财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通往商科之路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