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大赛:探寻数字背后的经济逻辑
(作者:吴琪 湖南大学)
初次听到“商科大赛”是在今年3月份,当时只是听说可以模拟真实商战就兴冲冲报了名,作为一个在企业勤勤恳恳的螺丝钉,实在是不想错过这次可以“操盘企业”,在商业战场叱咤风云的机会。
其实初次了解比赛仅仅是一场“数字游戏”时,还略为有些低落,毕竟和之前参与的案例比赛、创新创业大赛有着明显的区别,没有实体的竞技场地,让这场比赛的参与感与竞技体验弱了几分。也正如我所感受的,校内参赛队伍也从最初的二十余支直接腰斩,到临近全国赛仅剩十余支队伍仍在继续坚持。
虽然没有华丽的PPT汇报、没有聚光灯的舞台、没有点评犀利的评委,但商科大赛却是这些比赛中最公平公正的舞台,它不带个人偏爱与情感地展示赤裸裸的数字,每一分都有迹可循,像极了商战背后的经济利益链,不留一丝情面。
不同于案例比赛,专注于企业行业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商业推演;不同于创业创新大赛,根植于创意创新领域的市场攻略分析;商科比赛是一场全方位的沙盘数字模拟,生产、消费、市场、品牌、盈利、潜力……自身企业、竞对企业、全盘市场都采用数字化的展示让每一位参赛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其背后的商业运营逻辑。
在正式比赛之前,我们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有机会自主报名后台中各类模拟演练,不知道是否也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最开始的几场都来自于拍脑袋的决策,或是简单看了一眼数据,便大手一挥豪掷千金,拉满生产、凭喜好定价、竞拍代言人、投标生产订单……刚开始确实有运气的成分,随便填个数,都能年年名列前茅。
但随着时间来到了第二个月,想要杀进前5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一毛钱的销售价格差距都有可能造成明显的利润差距,一次失误的代言人投标规划,可能让一家企业2-3年无法翻身,我们开始关注市场的每一次数字变化,我们开始关注竞对企业的每一年生产决策及定价情况,我们开始细心比对往届胜出者的生产策略,我们开始关注每一年大家的数据走向……当每一家企业的数据开始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当上亿的利润得失计较于毫厘之间,商科大赛的价值才真正显现。
以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企业的螺丝钉,在之前的工作生涯里,我常常花费大多数时间关注于自身岗位或者职责相关领域,而忽略了企业及市场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点在商科大赛中通过数字及排名被赤裸裸地体现在所有人眼前。
而通过商科大赛,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关注生产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以及思考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在MBA的诸多课程中都提出了“数字”信息的重要性。例如财务课程、营销课程、信息管理课程、数据模型与统计分析课程等等,都在强调“数字”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决策分析。尤其我们当下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企业行为都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形成数字信息,成为构造数据模型的基础,虽然仅仅通过商科大赛,还不足以明白真实企业中的种种数字信息究竟该如何利用或如何构造数据模型,但它能打开企业数字化的口子,对每一位参赛学员给予指引,在后续的MBA课程及系列讲座中去不断丰富填充这一领域的内容,相信经由商科大赛的蝴蝶煽动翅膀,未来也能在中国商业领域掀起新一轮风潮。
写下此文时,我们刚刚晋级全国半决赛,然而不论结果如何,商科大赛带给我们的启发已了然于心。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湖南大学无限超越队,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追求,无限成长、无限超越!